《我的1919》观后感
电影的开篇,就是顾维钧在前往会议的路上,被伤兵拦住,车窗的玻璃被击碎,顾维钧也受了伤,狼狈不堪。这一幕一开始就给整个巴黎和会中国的无力和狼狈奠定了基调。也给观看者的心头带来了沉重之感。
正所谓“弱国无外交”,虽然曾经许诺,如果中国参战,就以大国身份对待中国。然而,这只不过是空头支票,曾经说好的五个代表席位,到头来还是被压缩到了两个。所谓的谈判,只不过是想获得其他国家的同情,从而商谈山东问题。
尽管优秀如顾维钧,在谈判之时巧用类比,把山东比作金表,把山东对中国的重要性比作耶稣对西方的重要性,以其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语言艺术,赢得了无数外交官以及其他国人民的敬佩和欣赏,但是处于背后的中国政府对日本的妥协以及对顾维钧发言的不赞同,依然无济于事。是否妥协的挣扎,身不由己的无奈,从始到终的屈辱这三个短语构成了我对整个色调暗淡的影片前期的印象。内心也随着影片的发展一上一下,不是滋味。
但是随着肖克俭的游行示威,到无数怀着爱国之情的中国人的一腔热血,影片的色彩在我心目中逐渐鲜艳起来。当肖克俭处于火焰之中的巍峨身影出现在我面前时,我知道,这熊熊烈火代表着中国的反抗精神,而肖克俭代表着无数为中国未来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中国人。
当顾维钧在巴黎和会铿锵有力地说出我拒绝签字,并眼神坚决,不留一丝留恋离开时,我知道这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正如影片最后所说“1919年6月28日,中国人终于第一次向列强说不”。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祖国的七十华诞,我们应该高兴,也应该庆祝,但也要铭记那个1919年,是你的,也是我,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1919,愿我们的中华屹立于世界之林,繁荣昌盛,永远不要再有这样的19,而是更多的像现在的蒸蒸日上的19。
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让我们打到一切纸老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希望祖国不仅仅是复兴,而是在复兴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让繁荣真正的千秋万代,耀眼于宇宙。跨越历史长河,展望那些令每一个中国人为之呐喊、为之震撼的场面;那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英雄气概;那些视国如己,抛头颅、撒热血,只为保家为国的豪迈。谁还敢说“东亚病夫”,谁还敢在中国的领土作威作福?
影片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现在的美好和平来之不易,是付出了惨痛的牺牲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也要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骄傲自豪。那就努力实践,用正确的理念引导自我,不断创新,肩负使命,为国争光!